返回旧站
“川农大精神”20周年

    【支部篇】“川农大精神”薪火相传,经济学人勇攀高峰

    2020-09-15    作者: 经济学系教工党支部    审稿: jjxy    点击量:

        编者按:百年名校,熠熠生辉,积淀出深厚文化,形成了“爱国敬业、艰苦奋斗、团结拼搏、求实创新”的“川农大精神”。一代代川农人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,坚持不懈,努力拼搏,怀着爱国爱农爱事业的深厚情怀,默默耕耘在农业科教的第一线,为中国农业发展进步培养了大批人才,做出了巨大贡献。浓浓的“川农大精神”是经济学系各方面工作前进的力量和精神支柱,将“川农大精神”有机融入党建、课堂、教材、科研、育人等方方面面,激励了经济学人不断开创新局面。

    坚持党建引领,筑牢文化基石

        经济学系教工党支部坚持党建工作引领文化建设,党建文化建设与“川农大精神”建设相辅相成、相互融合。将“川农大精神”有机融入党日活动、党组织生活、党课等多种活动形式,加强党员与教师的爱国情怀、“大国三农”情怀、经世济民情怀的培养,使“川农大精神”成为经济学系前进的不竭动力来源。近五年,经济学教工党支部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4人次,优秀党员3人次,优秀党日活动2次。经济学人默默付出,爱国爱校,用点点滴滴努力践行着“川农大精神”,这也形成了经济学系的文化基础。








    坚持立德树人,用“川农大精神”育人

        爱国敬业、兴农报国是“川农大精神”的重要体现,经济学系在教学育人的全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和“大国三农”情怀。老师是学生的榜样,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。经济学系教师以优良师德师风为行为准则,大力践行“川农大精神”,通过个人魅力感染学生,在点点滴滴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、民族精神,增强了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。陈蓉老师博闻强识,在多个领域有相应研究,并融会贯通,使学生看见的是森林而非树木;屈改柳老师待学生温暖,对学生事无巨细的关心,并获得了优秀班主任称号;韦锋老师治学严谨,即使一个概念也不辞辛苦查阅大量文献,将知识点讲的明明白白;郑勇老师待人和蔼,对学生课业和生活中提出的问题,耐心帮助学生解答;杨浩老师学识渊博,入选天府人才计划社科菁英,在扶贫领域建树颇多,指导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,其中07级学子袁天立保送清华大学深造。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,老师的默默付出换回的是学生毕业时那充满感恩的祝福,把川农的根深深扎进了心里。





    坚持奋斗创新,“川农大精神”促成果产出

        “爱国敬业、艰苦奋斗、团结拼搏、求实创新”是经济学人坚持的信念,在这一信念指引下,师资建设、教学、科研、专业建设等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通过外引内培,经济学专业师资力量不断加强,具有博士学位老师比例81.3%,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3人,正高职称教师4名,副高职称教师4名。发表论文质量及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,川农经济学系科研成果不断出现在国内外一流经济学期刊上。教学成果奖、省社科联重要成果专报、省哲社奖励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好消息频传。在专业建设方面,经济学专业业已申报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,积极准备省一流专业建设。

        经济学是基础学科,系内老师承担了大量基础类课程,教学压力较大,老师们坚持艰苦奋斗、求实创新,不断在学术上取得新的突破。经济学系办公室的灯通常亮到很晚,即使周末也能看见埋头工作的老师。庄天慧教授、杨锦秀教授、曾伟忠教授主持研究了多个国家级基金项目,陈蓉老师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,邓鑫博士发表SSCI论文十多篇,贺家欣博士在JCR分区一区发表论文5篇,韦锋博士在《中国工业经济》发表论文,郑勇博士在《经济学(季刊)》发表论文。


    社会服务践行“川农大精神”

        经济学专业积极承担横向研究课题,向社会输出川农智慧。精准脱贫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,也是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。经济学专业承担了大量精准脱贫项目,教师克服气候、地理等困难条件,深入三区三州地区深入调研,埋头苦干在精准脱贫的战线上。在乡村,在田野,在农户家里,一定少不了经济学系的老师和同学们调研、社会实践的身影。经济学专业曹正勇老师按照组织的选派,到井研县挂职县委常委,负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农业科技、农业人才开发和校县合作工作,协助负责农业农村工作,分管县科协。围绕中心大局,聚焦主责主业,实字当头、干字为先,履职尽责、敢于攻坚,分管领域各项工作顺利推进,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,受到了一致好评。










    Copyright © 2015 太阳成集团tyc9728(中国)有限公司-BinG百科 版权所有